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
发布时间:2025/4/9 16:19:36
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需结合环境治理、检疫监管、化学防治及公众教育等多维度措施,以下是具体方法及实施要点:
一、预防措施
1. 环境治理
清理滋生地:定期清除住宅区、园林绿化带的垃圾、枯枝落叶,铲除杂草,疏通排水沟,减少红火蚁适宜生存环境。
阻断传播途径:在墙脚、水沟边撒放石灰或灭蚁药,防止红火蚁侵入建筑区。
2. 严格检疫
调运物品管控:对从发生区外运的垃圾、土壤、农家肥、草皮、盆栽植物等实施严格检疫,防止红火蚁随物品扩散。
调运前处理:盆景、花卉苗木等需经触杀性药剂浸渍或灌注处理至完全湿润,垃圾、肥料等需施放颗粒剂并搅拌均匀后洒水湿润。
3. 公众教育
提高防范意识:通过宣传教育,引导公众避免在红火蚁发生区长时间停留,不触碰蚁巢、蚁道和外出觅食的工蚁。
应急处理培训:普及被红火蚁叮螫后的处理方法,如用肥皂水清洗伤口、涂抹清凉油等。
二、控制措施
1. 化学防治
毒饵诱杀法:
适用场景:适用于红火蚁发生程度在二级及以下的发生区。
操作方法:将毒饵环状或点状投放于蚁巢外围50 cm-100 cm处,对所有可见的活蚁巢进行防治。根据活蚁巢大小和毒饵制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。
补施要点:根据防控效果,在使用毒饵防控红火蚁2周后,对活蚁巢与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再次施用毒饵进行防治。
药液灌巢法:
适用场景:适用于单个蚁巢处理。
操作方法:将药剂按照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,施药时以活蚁巢为核心,先在蚁巢外围近距离淋施药液,形成一个药液带,再将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后迅速将药液灌入蚁巢。
粉剂灭巢法:
适用场景:适用于较明显蚁巢。
操作方法:在气温高于15℃时使用,先破坏蚁巢,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。
2. 物理防治
人工捕杀:发现红火蚁蚁巢后,使用工具直接挖掘蚁巢,将蚁巢中的红火蚁、蚁卵等全部清除。
水淹法:对于地势较低、容易积水的地方,将水灌入蚁巢,使蚁巢被水淹没,红火蚁会因缺氧而死亡。
高温处理:利用热水浇灌蚁巢,或者使用火烧的方式,但要注意安全,避免引发火灾。
3. 生物防治
引入天敌:一些昆虫和蜥蜴以红火蚁为食,可以引入这些天敌来控制红火蚁的数量。例如,寄生蜂可以将卵产在红火蚁体内,幼虫孵化后会以红火蚁为食。
微生物防治:利用一些对红火蚁有致病性的微生物,如真菌、细菌等,来感染和杀死红火蚁。
三、注意事项
天气条件:应在无风到微风天气情况下使用粉剂。在晴天,气温为21-34℃或者地表温度为22-36℃,地面干燥时投放毒饵;洒水后、雨天及下雨前12小时内不能投放。
操作规范:勿将毒饵与其它物质(如肥料)混合使用,并保持毒饵新鲜干燥。
安全保护:防治技术实施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,避免被红火蚁蜇伤或农药中毒。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,避免造成人、畜中毒或其他意外。
四、防治效果评估
监测与评估:防治前进行一次调查,记录活蚁巢密度,防治实施后2-6周内对发生区进行调查,评估防治效果。
持续管理:根据防治效果,及时调整防治策略,确保红火蚁种群密度得到有效控制。
一、预防措施
1. 环境治理
清理滋生地:定期清除住宅区、园林绿化带的垃圾、枯枝落叶,铲除杂草,疏通排水沟,减少红火蚁适宜生存环境。
阻断传播途径:在墙脚、水沟边撒放石灰或灭蚁药,防止红火蚁侵入建筑区。
2. 严格检疫
调运物品管控:对从发生区外运的垃圾、土壤、农家肥、草皮、盆栽植物等实施严格检疫,防止红火蚁随物品扩散。
调运前处理:盆景、花卉苗木等需经触杀性药剂浸渍或灌注处理至完全湿润,垃圾、肥料等需施放颗粒剂并搅拌均匀后洒水湿润。
3. 公众教育
提高防范意识:通过宣传教育,引导公众避免在红火蚁发生区长时间停留,不触碰蚁巢、蚁道和外出觅食的工蚁。
应急处理培训:普及被红火蚁叮螫后的处理方法,如用肥皂水清洗伤口、涂抹清凉油等。
二、控制措施
1. 化学防治
毒饵诱杀法:
适用场景:适用于红火蚁发生程度在二级及以下的发生区。
操作方法:将毒饵环状或点状投放于蚁巢外围50 cm-100 cm处,对所有可见的活蚁巢进行防治。根据活蚁巢大小和毒饵制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。
补施要点:根据防控效果,在使用毒饵防控红火蚁2周后,对活蚁巢与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再次施用毒饵进行防治。
药液灌巢法:
适用场景:适用于单个蚁巢处理。
操作方法:将药剂按照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,施药时以活蚁巢为核心,先在蚁巢外围近距离淋施药液,形成一个药液带,再将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后迅速将药液灌入蚁巢。
粉剂灭巢法:
适用场景:适用于较明显蚁巢。
操作方法:在气温高于15℃时使用,先破坏蚁巢,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。
2. 物理防治
人工捕杀:发现红火蚁蚁巢后,使用工具直接挖掘蚁巢,将蚁巢中的红火蚁、蚁卵等全部清除。
水淹法:对于地势较低、容易积水的地方,将水灌入蚁巢,使蚁巢被水淹没,红火蚁会因缺氧而死亡。
高温处理:利用热水浇灌蚁巢,或者使用火烧的方式,但要注意安全,避免引发火灾。
3. 生物防治
引入天敌:一些昆虫和蜥蜴以红火蚁为食,可以引入这些天敌来控制红火蚁的数量。例如,寄生蜂可以将卵产在红火蚁体内,幼虫孵化后会以红火蚁为食。
微生物防治:利用一些对红火蚁有致病性的微生物,如真菌、细菌等,来感染和杀死红火蚁。
三、注意事项
天气条件:应在无风到微风天气情况下使用粉剂。在晴天,气温为21-34℃或者地表温度为22-36℃,地面干燥时投放毒饵;洒水后、雨天及下雨前12小时内不能投放。
操作规范:勿将毒饵与其它物质(如肥料)混合使用,并保持毒饵新鲜干燥。
安全保护:防治技术实施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,避免被红火蚁蜇伤或农药中毒。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,避免造成人、畜中毒或其他意外。
四、防治效果评估
监测与评估:防治前进行一次调查,记录活蚁巢密度,防治实施后2-6周内对发生区进行调查,评估防治效果。
持续管理:根据防治效果,及时调整防治策略,确保红火蚁种群密度得到有效控制。